综合新闻
  • 南京古生物所2025年度研究生获多项奖学金及荣誉称号
    近日,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及优秀学生评选名单陆续公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表现优异,在多项评选中共有28人次获校级荣誉称号、38人次获院级荣誉称号,包括国家奖学金、地奥奖学金等在内的多项重要奖项。近日,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及优秀学生评选名单陆续公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表现优异,在多项评选中共有28人次获校级荣誉称号、38人次获院级荣誉称号,包括国家奖学金、地奥奖学金等在内的多项重要奖项。在本年度评选中,南京古生物所研究生在各类奖学金方面收获颇丰,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炳材,硕士研究生宋向博、朱修萍凭借优秀的综合表现获国家奖学金;2023级博士研究生仲钰天和硕士研究生宋向博分别获地奥奖学金一等奖和二等奖;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炳材获南京分院院长特别奖;2023级博士研究生仲钰天获南京分院伍宜孙冠名奖学金;2021级外籍留学生MUHAMMAD IMRAN ASGHAR获南京市政府外籍留学生奖学金。在优秀学生评选方面,南京古生物所学子同样表现优异,共28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校级荣誉称号。其中,杨文莉等21名研究生获“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罗慈航获“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双重荣誉;刘佩铃、仲钰天、吴承羲获“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MOHAMMAD TAGHI BADIHAGI获“优秀国际毕业生”荣誉称号,MUHAMMAD IMRAN ASGHAR获“优秀国际学生”荣誉称号。除此之外,还有38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学院级荣誉称号。其中,宣强等24名研究生获“三好学生”荣誉称号;高嘉华等8名研究生获“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罗慈航、武学进获“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岳超盛等4人获“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既是对南古学子拼搏奋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破浪前行的激励。南京古生物所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推动我国古生物学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后备力量。
    21
    2025-11
  • 喜报!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朱茂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茂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责任教授。现任国际地层委员会成冰系分会主席,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和《地层学杂志》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特等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等,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士等荣誉。主要从事复杂生命早期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学以及地球-生命系统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曾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科技专项项目,联合发起并主持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和国际大陆钻探计划项目等。在复杂生命早期演化、寒武纪大爆发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获得系列科学发现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PNAS及其子刊论文20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论文集18部。成果分别入选“Science 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4次)和 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2次);多项成果写入中外教科书。
    21
    2025-11
  • 南京古生物所第九届羽毛球比赛圆满落幕
    为响应全民健身号召,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育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会主办的第九届羽毛球比赛在研究所羽毛球场圆满收官。来自科研、机关、支撑部门及研究生群体的四支代表队,3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尽显南古人“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响应全民健身号召,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育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会主办的第九届羽毛球比赛在研究所羽毛球场圆满收官。来自科研、机关、支撑部门及研究生群体的四支代表队,3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尽显南古人“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本届比赛延续混合团体赛制,设有男双、女双和混双三个经典项目。赛场上,选手们精神饱满、身手矫健,既有精准的发球与吊球,也有凌厉的扣杀与默契的配合,充分展示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经过激烈角逐,机关队与支撑队成功会师决赛。最终,机关队凭借稳定的技术发挥与出色的战术配合斩获团体总冠军;支撑队获得亚军,科研队和研究生队并列季军。自赛事创办以来,羽毛球比赛已成为南京古生物所的品牌文体活动。本届赛事不仅让职工和学生们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余提供了放松身心、增进交流的平台,更以体育为纽带深化了不同部门、师生之间的情谊。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赛场上的团结协作与不服输的劲头,转化为科研工作中的动力,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科技创新,为研究所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20
    2025-11
  • 罗慈航、王博分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优秀导师奖
    近日,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评审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罗慈航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研究员王博荣获“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称号。这也是南京古生物所师生第九次获得该项殊荣。近日,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评审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罗慈航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研究员王博荣获“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称号。这也是南京古生物所师生第九次获得该项殊荣。罗慈航在南京古生物所攻读期间,在导师王博的悉心指导下,在中生代昆虫若干关键生态行为的演化历史领域取得重要科研进展,其研究成果具有显著创新性与科学价值,展现出优秀的科研素养与发展潜力。王博作为罗慈航的导师,长期致力于深时陆地生态系统的重大革新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与人才培养,在科研创新与育人实践中成效显著。此次师生同获殊荣,充分体现了南京古生物所在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扎实成效。“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设立于1989年,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在学研究生的最高奖励,旨在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推动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人才培养高地,促进中国科学院科教事业发展。“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是对中国科学院在学研究生的最高奖励,今年全院共80人获得该奖项。
    19
    2025-11
  • 国际地科联专家赴乌海考察 共商“植物庞贝城”保护与发展
    近日,IUGS地质遗迹委员会(ICG)执委会副主席张建平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王博峰等专家陪同下,一同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考察“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并进行专题研讨,对其研究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建议。自从2024年8月,“植物庞贝城”入选第二批全球100个地质遗产地以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地质遗迹委员会一直关注且重视其保护工作。近日,IUGS地质遗迹委员会(ICG)执委会副主席张建平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王博峰等专家陪同下,一同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考察“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并进行专题研讨,对其研究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建议。考察期间,专家团队深入“植物庞贝城”遗址——乌达煤田南北区域及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在遗址现场,专家们仔细查看了原位保存的化石标本和即将实施永久保护的化石,详细了解化石采集与保护现状。位于海勃湾区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化石展品,系统展示了“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这一独特地质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在随后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与地方政府围绕化石保护区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包含化石保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发掘展示工作的推进、化石资源管理、科普宣传等等远期和近期方案,并重点研讨了如何迎接IUGS及相关组织领域专家的考察等关键议题。乌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张立明介绍了当地对“植物庞贝城”相关工作的保护与展陈情况,并表示当地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已成立专班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力争在2026年6月底之前准备到位,迎接IUGS领导及专家考察等,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奠定基础。王军在发言中指出,“植物庞贝城”的保护与展陈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更关乎国家荣誉的彰显。自“植物庞贝城”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后,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IUGS地质遗迹委员会及其多个学科协会,如国际古植物协会与亚洲古生物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均表示希望尽快实地考察“植物庞贝城”,亲眼目睹远古成煤沼泽森林的群落景观以及全球罕见的完整植物化石保存状况。此外,拟于2027年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奥陶系大会组委会也已提出考察该遗址的意向。当前,应以2026年6月底在我国苏州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为契机,积极推进遗产地局部区域的研究与展陈工作,初步呈现这一全球科研宝库的价值,系统讲述地球生命演化的壮阔历程,迎接国内外相关领导与专家的考察指导。长远来看,需严格遵循IUGS对地质遗产地在保育、保护与可达性等方面的建设要求,对“植物庞贝城”进行全面研究、科学保护与有效展示。这片世界级化石资源不仅是探索地球演化历史的关键实证,也是乌海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独特优势。王军建议,通过科研、教育和文旅的深度融合,将“植物庞贝城”打造为乌海走向世界的新名片,使其成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地与文化窗口。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处长石雪娜指出,当地在保护过程中,企业要严格执行“边生产、边报告”机制,不仅要注意人为破坏,还要考虑自然退化的双重威胁,提高保护的系统性。保护方案也应基于科学论证,引入科研团队通力协作,确保其专业性与可持续性。张建平指出,“植物庞贝城”是目前唯一一个关于古植物的世界地质遗产地,IUGS地质遗迹委员会尤为重视。他建议当地借鉴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克什克腾、阿拉善沙漠等三个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经验,并参考法英等国经验以及地科联相关标准,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保护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科普功能,增加相关内容的英文解释并提升其科普性;通过增强互动体验吸引青少年参与,让这一珍贵的地质遗产成为传播地球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IUGS会将“植物庞贝城”作为重要案例进行跟踪研究,希望团队针对化石遗址开展保育、研究和探索,未来在国际平台推介其保护经验。鉴于该资源的全球唯一性,随着更多的机构和专家、化石爱好者认识和参与,“植物庞贝城”的影响力必将继续深入、延展。最后,他还特别建议乌海市委市政府尽早确立“植物庞贝城”的保护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并统筹安排,制定好制度方案框架,由各方协同推进;处理好生产、保护和研究的关系,研究先行,探索生产、保护与研究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机制。此次国际地科联对植物庞贝城的考察,标志着“植物庞贝城”研究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国际地科联与乌海当地政府的深入合作,“植物庞贝城”将为推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06
    2025-11
  • 南京古生物所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11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一楼召开2025年度第十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并就研究所贯彻全会精神开展交流研讨。所领导班子、党委委员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主持会议。11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一楼召开2025年度第十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并就研究所贯彻全会精神开展交流研讨。所领导班子、党委委员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主持会议。赵方臣作了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题报告并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关键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为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会确定的目标上来;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提高站位、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扛牢时代使命,为“十五五”新征程强基固本,为科技自立自强与强国建设再立新功。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南京古生物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一是要组织各党支部、群团组织以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开展深入系统的集中学习,推动全所职工学深悟透,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对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院党组“十五五”规划编制要求,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高质量完成研究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序落实。三是全面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以严的基调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的巩固拓展,以高质量党建凝心铸魂、赋能增效,为地质古生物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
    06
    2025-11
  • 南京古生物所举办“寻访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专访活动
    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推动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九九重阳节——寻访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专访活动。20余位在宁研究生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聆听前辈教诲,感悟科研初心。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推动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九九重阳节——寻访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专访活动。20余位在宁研究生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聆听前辈教诲,感悟科研初心。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与十余位研究生围坐交流,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面对学生们的踊跃提问,戎院士娓娓道来,从自己攻读研究生时期的心路历程,到对当代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既有对往昔科研岁月的深情回顾,也有对学科未来的深邃思考。他特别寄语青年学子六点期望: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核心能力、开放研究视野、坚守科研初心、保持探索热情、扛起责任担当。在场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把这些宝贵建议转化为科研道路上的实际行动。10月29日,5位研究生代表前往曹瑞骥老先生家中,开展面对面访谈。曹老先生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不仅分享了科研生涯中的诸多趣事,让大家感受到科研探索的乐趣与魅力,更着重强调了爱国情怀的深刻意义。曹老先生还勉励大家:“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会跌倒,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最后,他亲切地叮嘱大家要学会调节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坚持做内心认同的有价值之事。此次寻访活动中,研究生代表们向老一辈科学家们献上了诚挚的节日祝福。本次活动如同一座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南古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南古人之间传承和延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经验,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刻领悟与坚定信念传承。相信在精神的激励下,青年学子将在各自的科研领域绽放出独特光彩,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04
    2025-11
  • 南京古生物所与俄罗斯特罗菲穆克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订合作备忘录
    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特罗菲穆克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续签科学合作备忘录。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和特罗菲穆克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Nikolay Sennikov分别代表双方研究所完成签约,并分别回顾了双方单位的机构历史、优势研究方向及既有合作成果。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特罗菲穆克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续签科学合作备忘录。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和特罗菲穆克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Nikolay Sennikov分别代表双方研究所完成签约,并分别回顾了双方单位的机构历史、优势研究方向及既有合作成果。王军表示,南京古生物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均有合作研究基础,自2019年与特罗菲穆克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在地质古生物与油气资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张海春的团队曾联合两所相关研究团队,在俄罗斯成功开展为期22天的联合野外科考。中俄双方也多次联合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在地质古生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显示度的成果。此次续签,双方一致同意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牵引,继续聚焦地质古生物和油气资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强化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和联合攻关,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力量。
    03
    2025-11
  • 南京古生物所为老同志举办重阳集体生日会活动
    “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10月29日,重阳佳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为适逢80、90岁寿辰的老同志们举办了一场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以及党群工作处工作人员共同到场,与老同志们共话科研岁月,同庆重阳佳节。“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10月29日,重阳佳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为适逢80、90岁寿辰的老同志们举办了一场温馨的集体生日会。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以及党群工作处工作人员共同到场,与老同志们共话科研岁月,同庆重阳佳节。生日会现场暖意融融,王军代表所党政领导班子向老同志们致以诚挚的生日祝福,深情回顾大家当年跋山涉野寻化石、攻坚克难开展研究的峥嵘岁月,衷心感谢他们为研究所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他指出,正是前辈们的坚守与奉献,铸就了南京古生物所深厚的学术底蕴,让古生物学研究薪火相传。赵方臣向广大老同志一直以来对研究所的关心、理解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老同志们的持续关注与宝贵支持是研究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期待大家继续发挥经验和智慧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抢占地质古生物领域科技制高点贡献“银发力量”。活动中,全体齐唱《生日快乐》,共同祝愿老同志们重阳安康,福寿绵长。老同志们笑容洋溢,纷纷表示虽已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仍深切感受到组织的牵挂与温暖,体会到“家”的归属感。此次重阳节集体生日会活动,既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暖心实践,也是传承科研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载体。未来,南京古生物所将持续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服务工作,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落地落实,携手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共赴研究的新征程。
    03
    2025-11
  • 南京古生物所举办2025年研究生羽毛球趣味赛
    为丰富研究生课余文化生活,增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10月25日下午,一场集趣味与竞技于一体的研究生羽毛球赛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羽毛球馆顺利举行,近20名在宁的研究生踊跃参与。为丰富研究生课余文化生活,增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10月25日下午,一场集趣味与竞技于一体的研究生羽毛球赛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羽毛球馆顺利举行,近20名在宁的研究生踊跃参与。本次羽毛球趣味赛分为趣味接力和双打对抗两个环节,既有轻松活泼的团队协作,也有紧张激烈的技术比拼。在趣味接力环节,四大关卡轮番登场,现场欢呼声与笑声交织成最热烈的运动旋律。“球桶接球”考验精准传递与团队配合,各个小组在一次次尝试中校准配合默契,最终能够做到精准传递;“单拍双打”需要两人心领神会的默契,让每一次挥拍都心有灵犀,即便过程中出现中断,队友间的加油鼓劲也从未停歇;“极限运球”,队员们全神贯注,每一步都走得谨慎又坚定,生怕辜负队友的期待;“羽球接力”则将氛围推向高潮,每一次成功颠球都引来全场欢呼!双打对抗采用单循环加淘汰赛制,不仅考验选手的个人技术,更考验战术布局和团队默契。赛场上,选手们灵活走位、奋力救球,时而巧妙吊球,时而强力扣杀。每一次精准的扣杀都引爆全场掌声,每一次巧妙的网前截击都展现着战术智慧。选手们在场上挥洒汗水,眼神专注而坚定,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还是初次参赛的“新秀”,都在比赛中全情投入,尽显青春风采。此次活动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强健体魄、释放压力的契机,更搭建起跨年级的交流桥梁。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认识了新伙伴,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这场以运动为媒、以友谊为桥的趣味羽毛球赛,让研究生们在跃动中强健体魄,在协作中增进情谊,在拼搏中超越自我。
    31
    20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