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转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第五批重大项目指南》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第五批重大项目指南已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发布,请依托单位和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项目指南”模块查看。请有意向申报或参与申报的老师联系科技处报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接收申报书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科技处2025年6月26日
-
南京古生物所2026年招收推荐免试硕士生和直博生公告
一、申请资格凡在高等院校能够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申请,申请者应具备如下条件:1.须获得母校推免生资格并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中获得备案((如报名时未确定此项可暂缓)。2.热爱科学事业,有较好的科研潜力,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3.诚实守信,学风优良,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4.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期间所学专业主干课程无重修、补考或不及格记录。5.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应用能力。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二、申请和接收程序(一)网上报名(已开通)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即日起可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zhaosheng.ucas.ac.cn/sign_up/TMS/views/index.aspx),进入网上报名,选择推免申请。(二)材料提交请于7月10日前向南京古生物所EMS寄送报名材料,并同步发送电子材料至邮箱yjs@nigpas.ac.cn。提示:请严格按上述排序装订,电子材料请按照上述顺序扫描至一个pdf文件,文件命名格式:学校全称+专业+学生姓名,邮件主题命名格式:推免申请+姓名+报考专业方向。材料如寄出时间较晚,请务必电话或邮件联系告知,以免耽误初审。必须提交的材料:1、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的推免申请系统,报名后提交一份从系统中打印并由本人签字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签字盖章;2、大学已修课程成绩单原件(需加盖所在学校教务章或院、系教务章);3、所在学校开具的推免资格证明(若在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前仍未下达,可提前说明情况并于面试前后补交);4、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5、个人简历及专业学习情况介绍(无具体格式要求);6、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及学生证复印件。自愿提供的材料:1、《申请推荐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专家推荐书》(由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专家推荐,推荐书需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附件1)。2、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或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3、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复印件。4、对申请有参考价值的其他材料。(三)接收1、所人事教育处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初审合格者参加复试、体检,并择优录取。预计复试时间为7月21日前后,复试内容为围绕本人专业学习情况、毕业设计、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8分钟左右的英文ppt自我介绍(面试现场英文口述),每人总面试时长为20分钟,具体通知将直接通知到初审合格者本人,请留意邮件或电话。2、研究所对考核结果进行审议,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对拟录取的申请者及时核发推免生拟接收函。3、被确定接收的推荐免试硕士生或直博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同我所互动完成网上报名、复试确认、拟录取等各项网上操作。4、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不得再以统考生身份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5、推荐免试生的录取类别一般为计划内非定向。6、对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生,若最后未获得其所在高校的推荐免试外推名额,拟录取资格自动失效。7、对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生,将与拟录取的统考生一起上报教育部审核;并于次年进行最后一学年学习及思想情况审查;以上均审核通过后,与统考生同时发放录取通知书。三、其他1、2026年我所招收直博生。直博生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根据复试成绩及学生与导师意愿,择优录取。 2、凡本通知未及事项,请直接联系南京古生物所人事教育处。3、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含相关时间节点)不符的事项,以上级单位新政策为准。4、所有将报名我所直博生的同学,必须参加此次2026年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报名。 5、如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6、对已发接收函的推荐免试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推免生录取资格:(1)在本科阶段最后一学年(四年制的指第七、八学期,五年制的指第九、十学期)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成绩有不及格科目;(2)毕业设计(论文)未取得良好以上(含良好)成绩; (3)毕业时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 (4)政审不合格; (5)考试作弊者或违纪(法)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或有其他情节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受到处罚者;(6)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有弄虚作假者。 四、南京古生物所人事教育处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人事教育处邮编:210008联系人:罗老师电话:025-83282201E-mail地址:yjs@nigpas.ac.cn五、 注意事项1、2026年度招生目录尚未发布(密切关注研究所网站招生栏目,即将发布),在本年度招生目录发布前,报名系统看到的是2025年招生目录。专业无变化,可以正常选择;但招生导师有变化,须以后续发布的2026年度招生目录所列为准。2、凡本通知未及事项,请直接联系我所人事教育处。3、如有与国家及国科大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含相关时间节点)不符的事项,以上级单位新政策为准。附件1 专家推荐书(2026).docx
-
幸福南古,不负所“托”2025年职工子女暑假托管班招生通知
暑假将至,为一定程度上解决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缓解职工后顾之忧,增强职工归属感,所工会决定开办“幸福南古人”职工子女暑假托管班(试运行)。通过托管服务与素质拓展活动,为职工子女打造安全、充实、有趣的暑期成长环境。一、招生对象研究所职工子女,年龄7-12周岁(小学阶段),不限人数。二、托管班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日-7月11日(共2周,周一至周五8:30-17:30)• 活动地点:博物馆一楼科学教室、图书馆二楼玻璃房• 老师配比:每班配备职工志愿者1人+学生志愿者1人三、报名方式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6月25日。2.报名方式:填写《托管班报名表》(附件1),交至博物馆208室。咨询电话:83282116,17626040889(刘老师)。四、托管内容1.学业辅导。志愿者指导暑假作业,培养学习习惯。2.科普体验。参观博物馆、所史馆、实验室、标本馆等,并组织科普课程及科普实践活动。3.素质拓展。手工制作,体育活动,阅读分享等促进全面发展。4.家长讲堂。搭建科普与亲子互动平台,增强家庭幸福感和单位凝聚力。五、报名注意事项1.职工子女报名托管班,须身体健康,遵规守纪,尊重师长和同学,爱护所内设施。2.为保证职工子女安全,所工会将集中为参加托管班的职工子女购买意外保险,配备急救箱、应急药品等。3.托管班无需家长陪同,职工准时接送即可,非监护人接送需提前报备。托管期间如需请假,请提前1天向所工会报备,电话:83282116。4.托管班不安排午餐及午休,职工须按课程时间安排自行解决。5.报名托管班,职工需签订托管班安全协议书(附件2),与报名表一同交至博物馆208室。6.运动课程若职工子女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请在报名表中备注。附件1:暑假托管班报名表.docx附件2: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安全承诺书.docx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会2025年6月19日
-
“地球史卷——第十届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通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简称“南京古生物所”)成立于1951年,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北极阁景区,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李四光先生为首任所长。目前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南京古生物所致力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传播工作。拥有一个面向国内外开放流动、装备现代化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开展古植物学与孢粉学、微体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和新生代生物演化与环境研究的基础研究部。为贯彻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激发大学生对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认知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增进优秀大学生对南京古生物所的了解,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深造,南京古生物所将在七月中旬举办“地球史卷——第十届大学生古生物夏令营”,欢迎报名参加。一、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即日起至6月25日活动时间:7月中旬,具体日程另行通知。三、活动内容夏令营活动主要包括聆听学术报告、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专题研讨、考察南京周边经典地层剖面并实地采集化石、参观访问、与南京古生物所师生联谊等。四、招生对象及招生规模(一)热爱祖国,品行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二)地质学和生物学本科在校学生,有意到南京古生物所深造的2026届本科生,在学期间成绩优秀,获得推免资格者优先,“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优先;(三)计划招收营员40名。五、申请办法及录取(一)登陆中国科学院夏令营在线申请平台(http://zxsq.ucas.ac.cn/login/index/sc),“承办夏令营单位”搜索选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进行信息填报;填写完成后的申请表无需下载打印,仅供系统审核使用。(二)网报时所有填写的信息务必详细准确。(三)6月25日后申请者登陆报名网站查询录取结果,并须在6月30日前选择是否参加夏令营,超过时限将视为自动放弃。六、材料提交(一)网报系统生成的《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一份(须本人签字,加盖所在学院公章); (二)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教务处或院系公章);(三)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复印件;(四)班主任、辅导员或任课老师推荐信(见附件1);(五)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 以上纸质申请材料,请营员按顺序排列好,在入营报到时现场提交(不用提前寄送)。材料如有不实将取消入营资格。 七、生活管理(一)营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各项活动,营员应遵守南京古生物所的有关规定和夏令营的统一安排,否则将被取消营员资格,且不能享受营员待遇。南京古生物所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的食宿及相关活动资助,不另收费。(二)南京古生物所提供入选学生所在学校(或者家庭所在地)-南京区间的硬卧往返火车票(或动车二等座、长途汽车票),市内车费不予报销。(三)要求营员身体健康,患先天疾病、心脏病或哮喘等突发病者不能参加;运动禁忌类疾病患者及患病未康复者不能参加。 (四)夏令营期间营员安全由学生本人及学籍所在学校负责。南京古生物所为营员购买夏令营期间的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发生的医疗费用及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保险公司及学员本人承担。营员报到时签署安全协议(附件2)。八、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39号,南京古生物所人事教育处(邮编210008)联系人:罗老师联系电话:025-83282201邮箱:yjs@nigpas.ac.cn附件1 班主任、辅导员或任课老师推荐书.doc附件2 大学生夏令营安全协议书.doc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人事教育处2025年6月6日<!--!doctype-->
-
关于参加“抢占科技制高点 健步百日助攻坚” 职工百日健步行活动的通知
全所职工:2025年6月10日是中国科学院第十四个“全民健身日”。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为我所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健康支撑,根据院工会、院体协通知,将在全所范围组织开展2025年职工百日健步行活动。一、活动主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健步百日助攻坚”二、活动时间2025年6月6日至9月13日,为期100天三、参加人员全所在职职工四、活动参与方式参与方式:依托“中国科学院云工会”平台开展。职工可通过“科苑群团”微信公众号,登录“中国科学院云工会”平台,点击首页海报参加活动。五、活动内容学习线上活动平台每天推送一个知识点,可在“主题”板块进行学习。结合每日推送的知识点,设置3次答题闯关,帮助巩固学习成效。健身健步走:当日完成6000步为达标。若当天无法完成健步达标任务,可从开合跳、跳绳、深蹲、高抬腿4个AI项目中任意选择一项进行达标。参与方式:进入相关模块,点击“开始”按钮,将手机平稳摆放至合适位置,确保摄像头能够清晰捕捉运动画面。随后,站在指定的人体框内,按照系统提示进行运动。达标标准:开合跳:每日完成1次(累计跳动150个)为达标。跳绳:每日完成1次(累计跳跃150个)为达标。深蹲:每日完成1次(累计蹲起150个)为达标。高抬腿:每日完成1次(累计抬腿150个)为达标。(三)互动在“科技攻坚有我”互动板块中上传一张或多张职工本人在科技攻坚过程中的故事照片,写下对参与攻坚、保障攻坚的认识、感受和体悟(100字以内)。六、活动奖励(一)院层面奖励1.电子徽章奖励职工登录活动完成当日任务、累计30、50、80天健身达标、完成1-3次答题闯关、知识学习并取得3枚闯关电子徽章、在互动板块上传照片,分享感悟等均可获得相关应的电子徽章,共9枚。2.院工会、院体协奖励活动结束后,在集齐电子徽章、健身达标80天以上、获得“学习达人”电子徽章、上传照片分享感悟的人员中随机抽取相应名额给予奖励。以上奖励均不重复发放。(二)单位奖励所工会将对积极参与的职工给予奖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会2025.6.6
-
关于转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的通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简称“专项”)作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验田”,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作为承接专项具体管理的机构,创新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加速培育颠覆技术创新,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根据本专项相关部署,现转发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请有意向申报的老师与科技处联系。一、总体目标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方向、找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找方法、找答案,开放式选拔、体系化培育战略价值突出、技术突破显著的颠覆性技术,对主流技术进行跨越式革新或对“无人区”进行开创性探索,抢先机、开赛道、占高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二、项目要求与布局专项定位于探索型、培育型专项,不设项目或课题指南。(一) 基本要求1. 场景强。应用场景为经济社会中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或有潜力成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前瞻性场景,主要技术功能对场景技术体系具有关键支撑或方向引领作用。2. 需求刚。拟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现实或潜在规模,且已有技术不能很好满足场景当前或未来发展的某些重要要求或基本处于空白,即存在重要需求痛点。3. 路线深。属于理论突破的重要前沿技术或深度交叉新技术,解决需求痛点潜力显著优于已有技术或瓦解已有技术核心优势潜力巨大,并具有极高的反颠覆门槛。4. 产权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独占性强,得到广泛而充分保护,具有抢占先机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领先性竞争优势的可能。(二) 项目布局1. 重点领域。专项围绕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科学仪器与新型实验系统、生命健康、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运载系统等重要领域,选拔和培育各类颠覆性技术,并聚焦若干战略赛道、高地进行集中布局,打造点线面体技术体系。2. 梯度布局。专项采取育种、育苗、育材梯度布局项目。早期“育种”技术即基础研究初步完成,需在小试规模探索技术实现条件的项目。中期“育苗”技术即需进行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发的项目。近期“育材”技术即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的项目。每个项目每期一般不超过2年。三、申报资格要求1. 申报单位条件。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2. 项目负责人条件。项目负责人无学历、职称、年龄限制,但应具有与项目任务要求相匹配的能力与精力。项目负责人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负责人。港澳地区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3. 限项要求。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在其他国家科技计划达到限项数量后仍可承担本专项项目,但同时承担本专项项目一般不超过一项。四、申报与管理流程中心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采取开放发现、常态选拔、及时立项、动态优化、滚动支持等机制实施专项。1. 申报渠道。中心与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网络核心,常年多触角、多渠道发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 主动发掘。从文献、其他重点专项及科技计划重大创新项目、重大科技进展榜单、学术会议、成果报道信息等途径主动寻找有颠覆性潜力项目。(2) 公开征集。通过发布申报指引等方式常态化广泛公开征集项目建议。(3) 大赛选拔。通过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和其他高水平大赛选拔高价值项目。(4) 节点推荐。顶尖科学家、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及其他优秀项目组织单位等网络节点推荐高水平成果。(5) 部门推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等科技管理部门推荐优质项目。2. 项目申报。专项采取“线下辅导+正式申报”的方式申请,“线下辅导”即项目单位通过中心项目征集专属邮箱(dipa@jingjinji.cn)提交单位基本信息、项目基本信息,中心进行初筛;中心对通过初筛项目进行迭代优化式论证,项目团队根据论证进度提交相关材料,中心与项目团队共同对通过论证的项目形成项目建议书,经综合评议后形成候选项目,建立候选项目库。“正式申报”即中心组织入库项目在国科管系统提交正式项目申报材料。3. 项目立项。中心及网络核心与入库项目团队商议定制化支持方案,对接地方、社会资源及时启动实施。中心结合国家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未来引领作用等因素,从入库项目中进一步遴选专项立项项目,一般每季度立项一批(重大项目随时立项)。中心下达立项通知,组织立项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国科管系统填报任务书,并在签署后按照节点拨付项目经费。4. 过程管理。项目实行节点检查、动态优化“里程碑”式管理。中心及网络核心安排项目专员深度参与项目执行,全面了解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施中问题,对接项目发展所需资源。在每一节点进行检查和研讨,持续优化实施方案,对无法继续推进或战略价值降低项目及时终止。5. 项目验收。项目执行期满后或提前完成任务时,中心根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采用直接验证、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和测试、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验收。对在转化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可简化验收程序。对于能够证明确因技术探索性强,科研人员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项目,亦可通过验收。6. 滚动支持。对进展顺利、战略价值高的项目,中心可在完成本期任务后给予滚动支持。对取得较大进展的重大项目,可提前启动滚动支持。7. 免责机制。建立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大限度管控风险为主导的免责机制。在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过程中,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禁止性规定、没有谋取私利、勤勉尽责的前提下,如项目失败,相关责任主体可予以免责。五、联系方式1.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联系人:刘希言、李锋铭邮 箱:dipa@jingjinji.cn电 话:010-60976516/609765262.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纳米谷一期2号楼3楼联系人:杨磊、刘玉峰邮 箱:dipa.gz@jingjinji.cn电 话:020-820998193. 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8号上海科技绿洲6期42号楼4楼联系人:孙菡聪、金安邮 箱:dipa.sh@jingjinji.cn电 话:021-52270905(分机号:815)4. 监督办公室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北街6号院9号楼联系人:蔡瑾邮 箱:dipa.so@jingjinji.cn电 话:010-60976586单位基本信息_20250214173657.docx项目基本信息_20250214173732.docx
-
关于转发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申请指南,请有意向申请的申请人按指南所述要求申请。详情请参照基金委官网: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4433.ht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科技处2025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