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成果“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入选《科学》杂志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事件之一。然而,真核生物最早何时发生多细胞化?此前,学界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无明确答案和证据。201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团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朱士兴等国内外同行,在燕山地区发现距今15.6亿年前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个体长度可达30厘米。这一发现不仅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将近10亿年,并且意味着真核生物发生多细胞化的时间应该更早。2024年1月,朱茂炎团队经过8年的深入研究,在燕山地区距今约16.4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化石不仅保存了清晰的细胞结构,而且部分细胞内含有可能的繁殖细胞“孢子”等结构。这一发现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约7000万年。《科学》杂志此次评选出的其他年度突破包括:一针管半年的艾滋病预防药问世、地幔“巨浪”推动大陆高地崛起、第三种磁性材料发现、“星舰”实现“筷子夹火箭”、藻类固氮“神器”首次发现、靶向农作物害虫的RNAi杀虫剂上市、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黎明、古代DNA揭示千年前家族关系、CAR-T疗法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4-12-13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学生思政工作会议
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会议室召开了学生思政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会议精神,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副所长王博等学生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赵方臣主持。王军表示,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学术指导各环节各方面,可促进教学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赵方臣强调,研究所要统筹规划,各部门密切配合,紧密结合青年思政工作,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因材施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古生物学与地质学领域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结合研究所实际,赵方臣和王博分别领学相关文件,为学生思政工作提供重要指导。人事教育处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思政工作报告》中,总结了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成效与改进方向。当天,与会成员围绕如何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会议期间,赵方臣还宣布了兼职辅导员名单,并举行聘任仪式。
2024-12-09
-
南京古生物所举办第八届羽毛球赛
为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强健体魄,11月25日-2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办第八届羽毛球赛。全所职工和学生组成4支队伍,比赛为期4天。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致辞,希望广大职工能通过比赛强身健体、并增进相互间交流,同时,将拼搏精神和工作精神相融合,把斗志转化到本职工作,更好地推动研究所各项工作开展。本次球赛采用混合团体赛制,设男女混合双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采用循环积分赛。最终,研究生代表队获得本次比赛冠军,支撑部门代表队获得亚军,机关联队和科研联队并列获得第三名。比赛还为获得最佳进步奖的选手颁发了证书。<!--!doctype-->
2024-12-09
-
南京古生物所开展合同常见风险与预防培训会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特邀法律顾问陈明开展主题为《合同审查重点与法律风险防范》的培训会。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参加并主持此次培训。研究所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负责合同签订、审核工作的职工也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会上,赵方臣强调了合同签订在研究所对外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合同不仅是一纸文书,更是研究所承诺、责任与权益的体现。他提到,无论是科研合作协议、设备采购合同还是技术服务合同,都直接关系到研究所的资金使用、科研进展及声誉形象。同时,还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 指出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防控,有效的内控风险管理对于提高研究所的运行效率、降低风险损失至关重要,因此,此次培训会也是研究所内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陈明针对合同的签订、条款、履行、违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引用案例,使参加培训的职工能够系统地了解常见的法律风险点,掌握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在合同签订、审核等操作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将法律风险降至最低限度,保护研究所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次培训会的举办,旨在提升研究所员工在合同签订、审批等各流程中的合法合规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和预警能力。参与培训的职工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合同审查技巧和法律风险防范知识,更深刻认识到了合同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为研究所的稳健发展和对外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doctype-->
2024-12-06
-
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举办首届“金钉子论坛”
11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小组主办的首届“金钉子”论坛在南京圆满落幕。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南京古生物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南京大学等单位60余名青年学者。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副所长、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博出席了论坛。在开幕式上,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组长李莎介绍了青促会南古所小组各成员的研究近况,并全面展示了小组的发展潜力。王博在致辞中强调,青促会南京古生物所小组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为成员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鼓励成员们勇立科技创新前沿,弘扬科学精神,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并继续加强多方在学术领域的沟通与协作、合作与交流。论坛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亚东教授以及南京大学魏广祎副教授,分别就《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海-气耦合相互作用》和《早期海洋氧化还原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两个主题做了特邀报告,深入探讨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机制、气候变化、环境演化及海-气耦合过程,以及新元古代至古生代早期大气和海洋氧化程度及大陆硅酸盐风化对海洋氧化过程的影响等关键科学问题。本届“金钉子”论坛特别设立了青年交流会环节,旨在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以便有效把握研究领域的新机遇。同时,论坛也鼓励基础研究者保持“坐住坐稳冷板凳”的定力,为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此次论坛,与会青年学者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未来的科研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会人员合影↑孙亚东作《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海-气耦合相互作用》特邀报告↑魏广祎作《早期海洋氧化还原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特邀报告↑青年交流会↑<!--!doctype-->
2024-12-05
-
南京古生物所代表团访问广海局并参观“梦想”号
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博等一行五人访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当天上午,双方在广海局南沙科研基地举行了发展规划座谈会。座谈会由广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邢丽霞主持。会上,双方首先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在科研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广海局油气所所长张莉作了关于《南海油气调查研究进展》的报告;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李保华作关于《南海有孔虫生物地层及古海洋学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随后,大家就科研合作、人才交流、数据共享、技术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王博表示,南京古生物所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积累了深厚底蕴,具有极强的专业优势,而广海局在海洋地质、海洋生态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期望双方深化了解,增强互信,未来共同聚焦于海洋古生物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望填补相关领域的部分研究空白,为推动全球古生物与海洋科学的协同发展贡献重要力量。邢丽霞表示广海局与南京古生物所有着长久的合作基础,希望借此机会能加强沟通合作,优势互补。今后,双方将建立常态化的人才交流渠道,促进双方科研团队的融合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将搭建共享平台,为双方科研人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当天下午,南京古生物所代表团成员应邀参观“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及广海局测试所。在参观过程中,“梦想”号先进的科研设备、完善的科考功能以及舒适的工作环境给代表团成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双方在现场进行深入交流,并畅想了未来共同在“梦想”上工作的场景。随后,代表团参观完广海局测试所,双方就实验室建设和技术方法开发交换了意见。今年9月4日广海局应邀访问南京古生物所。此次南京古生物所代表团对广海局的访问,为双方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开启了新篇章。相信在今后,双方一定会紧密合作,落实有关研讨内容,致力于服务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南海油气勘探这一关键领域,双方将积极寻找合作的契机,携手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力量。<!--!doctype-->
2024-12-03
-
南京古生物所多件科普作品获得省级奖项
近日,江苏省科协联合省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2024年度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等活动,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多件科普作品获奖。据了解,江苏省相关的科普作品评选活动旨在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科普事业,汇聚优秀科普资源,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大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各项活动经组织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共遴选出266件2024年度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南京古生物所5件作品名列其中。 获奖证书↑
2024-12-03
-
民盟南古所支部承办江苏民盟家庭教育科普大讲堂
11月24日,由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支部承办的“江苏民盟家庭教育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2楼报告厅举行。活动旨在提升1-8岁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吸引了众多家长和线上观众参与。活动由民盟江苏省委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沈家聪主持。民盟江苏省委会组织处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群工作处分别为活动致辞。讲座部分由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州主持,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霞以“多元智能与人生起跑线”为题,深入解读了多元智能理论,并探讨了如何在家庭中通过阅读、亲近自然、鼓励同伴交往等方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永英带来了题为“以高质量亲子互动支持孩子健康成长”的讲座。张永英强调,早期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为孩子的自信、心理健康和学习动机打下坚实基础。活动不仅得到了民盟江苏省委会的高度重视,还得到南京古生物所统战部的协办支持。此外,江苏有线新视界APP对本场讲座进行了现场直播,并获得了百万人次的观看量。此次活动是教育工作委员会和科普工作委员会的首次合作,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增强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指导。民盟南京古生物所支部将在盟省委的指导下,不断强化科普服务能力,为提升社会公众的科普素养贡献力量。活动现场↑直播截图↑
2024-12-02
-
南京古生物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召开线上双边座谈会。期间,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与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Kirill E. Degtyarev通过线上方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王军对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一行的出席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参会人员情况。王军指出,双方研究所已有长远的合作历史和扎实的合作基础。早在2011年,南京古生物所时任所长杨群曾率团访问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此后更是开展了系列交流访问和科研合作,联合取得多项成果。座谈期间,双方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互访讲学、合作交流等方面展开讨论。Kirill E. Degtyarev表示,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将有助于双方进一步通过科研交流互访、项目共同申请、学生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交流,取得丰厚的学术成果,推动双方单位合作更上一个台阶。双边座谈会及签署合作备忘录现场<!--!doctype-->
2024-12-02
-
南京古生物所举行2024年消防安全专题培训
11月19日下午,在全国消防宣传月之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开展2024年全所消防安全专题培训以及紧急疏散演练。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出席培训并讲话,在所职工、学生2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本次活动共分为“消防安全知识宣讲”、“紧急疏散演练”和“常见消防器材使用实操培训”三个主题开展。活动邀请玄武区消防救援大队参谋余健等进行消防安全宣讲并指导演练和实操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宣讲从观看触目惊心的消防安全案例视频开始,随后对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器材使用以及安全疏散逃生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报告重点对日常消防安全做详细介绍。宣讲结束后,全体参训人员模拟游客分散到博物馆各展区进行“参观”。紧急疏散演练开始后,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办公区点燃烟雾弹模拟“火情”,随后消控室主机响起警报,值班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迅速抵达现场查勘“火情”并启动报警按钮。博物馆响起紧急疏散广播后,工作人员迅速就位,引导全馆“游客”开展了有序疏散撤离。紧急疏散演练结束后,现场全体参训人员集合,在消防大队专业的指导下,对所内各种常见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进行认真学习和实操演练。消防安全工作是南京古生物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吕俊杰强调,全体职工和学生要积极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学会熟练使用消防器材,掌握疏散逃生方法,才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做到“人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次消防安全专题培训进一步营造了研究所消防安全工作氛围,检验了博物馆应急疏散能力,提升了职工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是南京古生物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