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古生物所开展 “慈善一日捐,济困送温暖”爱心活动
12月20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积极响应南京市玄武区相关工作安排,组织全所职工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济困送温暖”爱心活动。该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凝聚文明向善的精神力量,营造崇德向善、依法兴善的良好氛围。在南京古生物所工会的积极推动下,通过多种渠道和动员,本次爱心捐赠活动得到了全所广大职工的热烈响应和慷慨支持,大家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活动最终筹得善款15780元。这笔善款将由玄武门街道用于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群众的慈善救助,以及助学、助医、助困、助孤、助老、助残等一系列慈善项目。我们坚信,公益事业只有起点,爱心传递没有终点。未来,南京古生物所将持续投身公益,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玄武门街道感谢信
-
南京古生物所举行2024年研究生中期考核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中期考核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此次考核由南京古生物所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王博主持,评审委员会由南京古生物所第十一届学位委员会14名委员组成。此次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全面覆盖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综合素质、开题报告、课程成绩及学分、参加科研项目、学术会议以及发表论著等多个方面。评审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研究生们的汇报,对研究生现阶段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针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研究生们表示将会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过评审,12名博士生、22名硕士生顺利通过考核。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研究生的质量调控和把关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中期考核,研究生们不仅对当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而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为顺利获得学位夯实了基础。<!--!doctype-->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第九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第九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第九届职代会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等34人出席本次会议。会上,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作2024年度研究所工作报告,财务处作2024年度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小组代表李国祥作关于上届提案落实和本次会议提案征集情况的说明。综合处、人事教育处等相关部门作关于制度修订的情况说明。大会代表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和审议了上述两个报告和提交职代会审议的有关制度修订稿,并对研究所各项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各小组组长在全体代表大会上交流分组讨论情况,所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现场进行了解答和释疑。会议代表一致认为,王军的报告全面回顾了2024年我所的主要工作,总结了经验,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部署了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代表们表示,坚持依法依规治所是研究所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议有关管理、支撑部门能结合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研究所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研究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财务工作报告。大会通过投票表决方式,原则通过了提交审议的规章制度修订稿。第十一届工会主席吕俊杰宣读了大会决议。王军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与会人员“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是职代会代表履职能力的充分体现,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共同维护研究所的良好秩序和工作环境,同时,积极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共同推动研究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第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第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等34人出席本次大会,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二级调研员、经审会主任陈望进、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办公室主任王芮应邀出席了大会。南京古生物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与陈望进在致辞中肯定了第十届工会委员会推动的各项工作以及取得的重要成绩,希望新一届工会委员会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找准促进发展、服务职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在思想政治引领中凝聚职工力量,在做实维权服务中赢得职工信赖,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动力活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南京古生物所第十届工会主席曹长群作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第十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建国作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在换届选举环节,第十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周传明宣读了十一届工会代表名单,并介绍了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大会按照既定程序,通过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了(按姓氏笔画排序)吕俊杰、张以春、陈孝政、季承、胡妍妍、黄迪颖、董宝清等7人组成的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由李洁、张玲芝、梁艳等3人组成的第十一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经第十一届工会委员会提名,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产生刘芸、李莎、胡妍妍等3人被推选为第十一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
南京古生物所与北京大学举行联合培养本科生签约仪式
12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签约仪式暨座谈会在南京古生物所举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副院长沈冰等5位学者,以及南京古生物所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副所长王博,受聘导师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30余人出席仪式。会议由王军主持。张立飞代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对签约仪式的成功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他还特别强调了地质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以及联合培养办学理念和实施模式。王军简要概述了研究所的发展历史、科研条件、科教融合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提到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工作。王军表示,此次签约将推动研究所与著名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探索,也将提升研究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他希望充分发挥双方的各类资源平台优势,为地层古生物学的人才培养探索出更加全面、务实的发展道路与方向。在双方领导的共同见证下,王博、沈冰分别代表南京古生物所、北京大学签订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书》。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如何深入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进行了深入讨论,涉及课程建设、前沿讲座开设、野外实践和来所交流机制等多个方面。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以双方合作为契机,以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为地层古生物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会议最后,张立飞为南京古生物所的30位研究员颁发了联培本科生导师聘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探索将有效提升研究所的生源质量,也是南京古生物所对深入贯彻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纪委会议
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纪委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第五次工作例会。全体纪委委员参加会议,党群工作处(纪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列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吕俊杰主持。吕俊杰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吕俊杰指出,要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完善对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的监督,为研究所改革创新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在纪检制度专题学习部分,吕俊杰领学了《中国科学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工作手册》中关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适用情形与组织实施的相关内容。吕俊杰提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强化对制度文件的学习,正确把握政策要求,练好监督执纪基本功,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在抓早抓小中体现严管厚爱,结合巡视整改实际需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会议对年度信访件和问题线索查办情况进行了通报和研究,纪委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分别进行了述职交流。
-
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举办“重访’金钉子’剖面、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学习会
12月13至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赵方臣带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前往湖州,举办了以“重访‘金钉子’剖面、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学习会。此次活动汇聚了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近20名成员参加。学习会由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主持。在长兴煤山“金钉子”剖面,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张华详细阐述了“金钉子”的含义以及它在地质学上的意义,特别强调了煤山“金钉子”剖面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方面的重大价值。张华介绍,长兴“金钉子”剖面是全球极少的在同一剖面上拥有两个“金钉子”的地层剖面,是国际地学领域专家研究古生代-中生代转折期生物事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焦点。通过对该剖面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气候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关系的理解,对探索地球未来面临的生存挑战提供了有益参考。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的工作站,陈旭以“国家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围绕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战略需求,深入剖析了科研工作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契合的重要性。陈旭强调,作为“国家队”“国家人”的南京古生物所青年科研人员,要始终保持对国家需求的高度敏感,勇敢承担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陈旭院士鼓励大家,面对科研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只要心怀为国家贡献的坚定信念,勇敢迎接困难,就一定能够推动科研工作不断达到新的高度。交流环节中,南京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陈方圆分享了参加中国科学院2024年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培训班的学习心得和读博期间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并就推动南京古生物所科技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赵方臣表示,陈旭院士的主题报告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这与研究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是高度契合,希望广大青年科研人员能从陈旭院士等南京古生物所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事迹中汲取力量,聚焦主责主业,锚定科技制高点,同心聚力、笃行实干,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赵方臣强调,与会青年科研人员要始终着眼于推动研究所发展和学科进步,不断提高站位,扎实练好基本功,拓展国际视野,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青年。<!--!doctype-->
-
南京古生物所组织研究生走进南京博物院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会与人事教育处共同组织研究生,走进南京博物院开展“走进历史殿堂 感受文化魅力”的思政教育系列活动。活动旨在丰富研究生的文化生活,加深对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逾30名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听讲解,了解文物古今”和“集印章,留存珍贵记忆”两个环节。学生们通过近距离观赏精美的青铜器、温润如玉的瓷器以及栩栩如生的书画作品等众多珍贵文物,聆听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重温六朝古都的迷人魅力。学生们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间穿梭,收集着属于自己的南博记忆。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与传承。南京古生物所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将不断推陈出新,打开更广阔的思路。
-
南京古生物所两成果入选2023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发布“2023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国内十余家科研院所、博物馆、高校等领衔完成的一批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地质古生物科普成果入选。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主导及参与的两项成果入选。此次获奖的两项南京古生物所成果分别是:“时光胶囊——琥珀与时光的故事”特展以及“第十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暨绍兴柯桥古镇古生物科普嘉年华”。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的评选是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全国古生物科普工作,大力宣传古生物科普知识,提升地质古生物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反映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在一年内所取得的重要工作进展。本年度评选工作由委员或者单位推荐优秀成果,经过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投票,最终评选出“2023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入选结果。
-
南京古生物所召开规章制度修订部门联席会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规章制度修订部门联席会。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共同研讨研究所规章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本次会议由综合处组织并主持。会议开始,综合处负责人强调,此次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不仅是对巡视反馈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通过制度层面的自我审视与完善,以强化内部管理,防范潜在风险,推动研究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此外,会上还简要介绍了南京古生物所规章制度的修订程序。在会议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依次就本部门规章制度修订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汇报。参会人员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也积极提问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多角度深入研讨修订草案,以进一步明确修订的方向,增强制度的严谨性、实操性与指导性。最终,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上会的规章制度修订,相关制度将进入下一步修订流程。此次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是研究所落实巡视整改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希望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制度的正式发布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所将组织相关制度的宣贯工作,确保全体职工熟悉并掌握新制度的各项规定,从而切实落实各项制度要求。<!--!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