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华网】古生物学家发现1.25亿年前“宁城中华草”
新华社南京4月6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期在我国内蒙古宁城县发现了1.25亿年前的“宁城中华草”,这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的单子叶植物化石,为科学界研究植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单子叶植物是开花植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部分粮食作物,例如小麦、水稻、高粱等,都属于这个类群。但由于此前发现的化石记录不多,科学界对单子叶植物的起源和历史了解甚少。
此次发现的宁城中华草长约26厘米、宽5厘米,根、茎、叶、花等各重要器官清晰可辨。从化石上看,它的根系具有侧根,茎具有明显分节,茎上长有多枚叶片。宁城中华草的叶片细长,具有单子叶植物典型的平行叶脉,样貌上类似玉米的叶片。其植株顶端还长有形似高粱穗的花序,花序中包含许多朵小花。
“特别难得的是,此次发现的化石完整保存了宁城中华草的整棵植株。这大大减少了人为推测、拼接各组成部分可能造成的错误,为研究植物进化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据。”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3月刊印的古生物学术期刊《远古世界》上。(完)
2021-04-07
-
-
-
-
-
-
-
【央广网】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公布 哪些远古地球谜题被破解?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古生物学,从字面意思理解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生物进化等的科学。其实,它是一门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科学。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发布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这里就既有对生物的研究成果,也有对地球生态变化的重要发现。
北方人和南方人谁的基因更强?
中科院古脊椎所古DNA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付巧妹团队通过对大量的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发现,古北方人群成分对现在的东亚人显示出更多的影响。也就是说,北方人的基因更“强势”。
付巧妹说:“在8300年前的时候,南北方已经开始出现不光是迁徙,还有融合的现象。新石器时代在人群迁徙过程中,南北方有相互融合,但是在新石器时代之后,可能黄河以北的这些人群对以南的人群影响非常大,存在大量的迁徙。所有的现代人群相对于古南方人群而言,他们会跟古北方人更相关,所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古北方人对整个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影响。”
研究同时发现,虽然中国南北人群最初有着明显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一直是基本连续的,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来人群的影响,迁徙互动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内各人群间。中科院副院长李树深指出,付巧妹团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人类演化史所缺失的重要中国篇章,为探源华夏族群及其文化和修正东亚南方人群演化模式作出了重大贡献。李树深说:“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活动的若干谜团,是一项有关中国和东亚古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大科学发现,对于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探源,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5亿年前的虾:化石上的“虾”长有5只眼睛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团队成员、论文第一作者曾晗说:“‘麒麟虾’的身体有20多节,它每一节都分别具有一对游泳的桨状的附肢,以及一对步行用的腿肢。‘麒麟虾’的头像一个头盔一样,头部最前方有5只眼睛,说明它应该有很敏锐的视觉,从头部的下方伸出一对像爪子一样长满了小刺的附肢,所以它应该还是一个捕食者,而且它这么多游泳的腿肢,说明它游得很快。‘麒麟虾’整合了真节肢动物的身体、附肢和头壳,以及其他动物的捕食性附肢,还有寒武纪怪物奥巴宾海蝎的5只眼睛。”
要说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之一,一点也不为过,它们占据“海陆空”,当代动物界中个体数量最多。现如今,我们熟知的蝴蝶、螃蟹、蜈蚣和蜘蛛,都是节肢动物,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分节的身体和附肢。不过,一百多年来,节肢动物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它们的祖先又长什么样?这是生物进化的一大难题,一百多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这个发现不仅是让我们看到了5亿年前的虾长什么样,朱茂炎说,它更是填补了节肢动物演化的一段空白。朱茂炎说:“因为节肢动物是这个地球上目前多样性最高的生命,也是最成功的生命。一个东西从哪里来,一定要找到一系列的过渡的进化类型,我们发现‘麒麟虾’实际上就填补了空白。”
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
团队成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苏涛研究员介绍,他们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苏涛说:“经过5年的系统采掘,发现了大量的生物化石,这里包括植物化石,比如叶子、花、果实,甚至地下茎,形态是非常丰富的。另外,我们还采集到了鱼化石、羽毛化石。我们采集到的植物化石标本有一千多块,形态类型有七十多种,种类非常丰富。这个发现可以说为我们认识青藏高原的地质时期多样性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这个植物群的组合也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时期,对亚洲甚至北半球的植物多样性演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除了以上三个重要研究成果外,中国古生物学2020年度十大进展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发现,比如,一亿年前的虫虫是如何交配、怎么生娃的?再比如,一场来自1.24亿年前的特殊“分手”,主角一个是管“听”的器官,一个是管“嚼”的器官,这场“分手大戏”揭示破解哺乳动物听觉演化谜题。
2021-03-15